赖文光

作者:罗尔纲

说明:录入时有部分删改

 

赖文光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 年)。他“生长粤西”,道光三十年(1850年)从天王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 年),经选拔出来,职司文务,任居朝班。丙辰六年(1856 年)秋,天京事变后,文光自念值国家多故之秋,正是君臣尝胆之时,是以弃文就武,奉命出师江西,招军.以期后用,准遇事先行后奏。丁巳七年(1857 年0秋,诏命回朝,保卫畿辅。戊午八年(1858 年)春,天王知文光忠心为国,特予重任,命往江北,协同成天安陈玉成,佐理战守事宜,永固京都门户。文光受命之下,兢业自
矢,诚恐有负天王交给他的重任。从此,他在江北作战①。庚申十年四月,他与壹天将洪仁正等同克复天浦省,在此镇守②。

辛酉十一年(1861 年)七月,安庆失守,人心惶惶。陈玉成要退守庐州。时文光驻军黄州③,向陈玉成上谏议,主张北连张洛行、苗沛霖,以顾京左,西出奇兵,进取荆、襄,可图恢复安庆,俾得京门巩固,方是上策,不可退兵。陈玉成不从忠谏,命各军退回庐州④。文光已经以久著功勋封爵傑天义,归庐州后,陈玉成复行奏请加封为遵王,命与扶王陈德才、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以图早复安庆。这年年底,文光等统率军队出征,他在自述里记远征的辉煌战绩说:“直进武关,越秦岭,
抵中原,出潼关,于壬戌十二年(1862 年)冬,由郧阳而进汉中,一路滔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甲子十四年(1864 年)正月,从汉中归救天京,因饥荒无粮,被阻于鄂、皖之交。其间经过,详见“陈得才传”。

天京于甲子十四年六月失陷,人心慌乱。军中有偏将何、马、范、陶等谋叛变,文光发觉,立刻加以镇压,军心赖以安定⑤。九月,扶王陈得才等部下纷纷叛变,所统各军崩溃,陈得才服毒死。那时候,太平天国在长江北岸大军只剩文光部队和蒙、亳队伍几万人还团结不散。蒙、亳队伍的家乡在安徽蒙城、亳州,一年前已经给刽子手僧格林沁焚烧了,他们无家可归,都有血海深仇,由他们的领袖任化邦、牛宏升、张宗禹、李蕴泰等代表他们,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请文光领导,以效忠太平天国。文光当君辱国亡家破之后,正要竭尽人臣的忠忱,现在得到蒙、毫队伍的效忠报国,使他说不尽的欢欣鼓舞⑥。于是把他们用太平天国兵制组织起来,用太平天国兵法训练他们,领导他们向复国的战斗目标前进。又因为他们以精骑善走著名,就特用一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以走疲劳敌人,我为主动,敌为被动,待敌跟追疲惫,乃突起合兵把它歼灭。这一支队伍,就以英雄无敌的威风出现在战场上,成为一支百战百胜威震敌人的军队⑦。

① 据《赖文光自述》。至赖文光生年,是据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生擒赖逆东捻肃清折》,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二,赖文光在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就义,时年四十一岁推算。
② 据《光绪江浦埤乘》卷十四、《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卷十三。
③ 据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李秀成《致傑天义赖文光谆谕》。
④ 据《赖文光自述》。
⑤ 曾国藩清同治三年六月 《复吴竹庄方伯》说:“鄂中之贼,发股二三等头目何、马、范、陶诸酋,遣人诣黄州投诚,并愿攻未降之贼以自赎。如果办妥,发灭则捻孤,或易剿办。”同月《复冯萃亭军门》说:“鄂中发股投诚诸酋,惜为赖逆所觉,自相残杀,事已不成。”均见钞本《曾国藩书牍》卷五。
⑥ 据《赖文光自述》。
⑦ 关于太平军所运用的这 一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详见我著的《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一书。

乙好十五年(1865年)四月,就在山东曹州歼灭清朝亲王僧格林沁全军,杀死僧格林沁。战役过程长达五个月,而在战役开始前,太平军就已经先掌握了主动权。这一场大战役,是太平天国史上十分卓越的大战役,是对太平军所运用的那一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具有典型性的范例,就是文光亲自布置和指挥的。

战役开始于甲子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先南走河南鲁山,诱僧格林沁跟追。十八日(夏历正月初四日),东走叶县,十九日(夏历正月初五日),东北走襄城,二十五日(夏历正月十一日),复向东北走新郑、尉氏,三十日(夏历正月十六日),从尉氏向西南走临颍。僧格林沁跟踪追到鄢陵,人疲马乏,打算在这里休军。太平军见敌人不追,又南走西平,东南走汝宁,伪作攻城状,并散布间谍说将取道信阳南攻湖北,迫使敌人不得不跟追。乙好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清同治四年二
月初八日),僧格林沁从鄢陵南追。二十五日(夏历二月十一日),太平军侦敌将到,留后队在确山待追敌。二月初七日(夏历二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追到,太平军略一接仗,就向遂平、西平、郾城、鄢陵、许州、扶沟各境东走睢州。十三日(夏历三月初一日),太平军渡旧黄河,直奔山东,日夜急走,骑兵越过曹州、单县、定陶、城武、菏泽、郓城、钜野、金乡、济宁境。十九日(夏历三月初七日),在汶上县开河地方渡过运河,既渡,僧格林沁才追到汶上县。二十一日(夏历三月初九日),太平军走到宁阳,折而东南走。二十二日(夏历三月初十日),僧格林沁跟踪追到曲阜,太平军与战,即佯败北走。二十四日(夏历三月十二日),太平军渡汶河,前锋直指济南。二十七日(夏历三月十五日),僧格林沁渡河跟追。这时候,太平军以走拖疲僧格林沁,前后经过两个月,有时以风雨般的急行军,几天就走了千里,有时在百里内盘旋打圈。敌人常常落后一两天,或者几天。僧格林沁因为失了战争的主动权,被迫跟追,走了三千多里路,没有得到休息,所以兵将十分疲劳,步兵逐日跟追,足无停趾,更加疲惫,已经在太平军支配之下了。但是,太平军认为敌人虽然已经疲乏,好比一只还不曾到累倒的猛虎,要更容易地去制服它,仍须要继续地加以摆布。乃折回汶河,南走邹、滕、峄,东走郯城,越江苏赣榆境,南走海州、沭阳,西走邳,复回山东境,北趣滕、邹,在一个月里面,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极力来疲弊敌人。僧格林沁的步兵不要说了,就是骑兵也到了手疲不能举缰索,用布带束着两手缚在肩上来驭马,将士都饿成干瘪,脚也烂了,眼看就要累倒了。三月下旬(夏历四月中旬),太平军还走到汶上,知敌人疲累己极,决战的时候已到,于是文光下令牛宏升、张宗禹、陈大喜、宋景诗各部回渡运河,走郓城西北水套一带与地方队伍会合,共集中几万人马来歼灭敌人。

四月初四日(夏历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带着这一支疲兵被拖到曹州府城西的高庄(即高楼集),太平军先派三个小队在庄前诱敌,大军都埋伏在庄外柳林里面。僧格林沁军将近高庄,发现太平军,才仓卒应战,既会战,小队佯败退入柳林中,僧格林沁督兵暴进,伏兵四起,骑兵立刻向侧背包抄,步兵直前冲锋,把僧格林沁军队愈逼愈近,愈包愈紧,围在垓心。僧格林沁无法突围,退守村庄。太平军在村庄周围环筑营垒,掘长濠围住敌人。又在庄外柳林中结集大军作长围防备着敌人逃脱。到三更,僧格林沁用密集的火力打开一条血路,冲出长壕,企图乘夜突围。这是一个下弦的深夜,夜色森沉,不辨东西,但见前面一片森森的柳林的影子。后面追军又到。僧格林沁带着败军跑入柳林去。他不料那儿太平军正布置长围等待着。他穿入柳林后,太平军就四面杀来,僧格林沁的败兵,心寒胆裂,不敢招架,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还不到天亮,就全部被解决了①。僧格林沁躲到麦陇深处去,给太平军中的童子张皮绠搜索出来,把他杀死,事见“张皮绠传”。

① 这一役战事,本书系据王先谦《同治朝东华续录》卷四十二至卷四十六所录僧格林沁、帮办军务杭州将军国瑞、山东巡抚阎敬铭、河南巡抚张之万等奏及上谕,《清史列传》卷四十五《僧格林沁传》,薛福成《庸庵文编》卷四《科尔沁忠亲王死事略》,王定安《湘军记》卷十六《平捻篇》等资料撰,详细叙述见我写的《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一书。

僧格林沁带领的军队,是清朝保卫京畿和北方地区的王牌军队。这个由于全身沾满革命英雄和革命群众的鲜血而得高封为世袭罔替的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的僧格林沁,是一条凶恶透顶的豺狼。而今他被杀死了,他的军队被全部歼灭了,清廷大震,山东、直隶仓卒布防,急命两江总督曾国藩做钦差大臣,督师赶赴山东抗拒。曾国藩调集湘、淮军八万人。其中湘军二万人,是久经战斗部队,系攻陷天京后遣撤湘军时特留下以备非常的,淮军六万人,都用洋枪炸炮,并有独立炮兵营,已具有近代化陆军的规模。此外,还有北方各省的八旗、绿营、勇营等军队配合作战。文光军队的武器,以长矛大刀为主,不论在配备上,或在人数上,都相差悬殊,但文光和他的英勇将士们亳不畏惧,运用他们精妙的战术来应付强敌。曾国藩初议设四镇来迎头拦击,后来又筹划利用河流长墙圈制的计策,企图制止太平军的运动,都给文光打破,仍不得不被迫跟追。

丙寅十六年八月,文光在开封突破沙鲁河防线直入山东,清朝在运河、黄河布置的防线都震动。文光回军河南。时回民在陕、甘起义,文光久知独立难持,孤军难立,九月,特命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领军去陕、甘,连合回众,以成立犄角的形势①。文光自与鲁王任化邦留在中原。从此文光军队分为东西两路。

这年十一月,文光南趋湖北,在安陆府罗家集歼灭淮军大将郭松林军,生擒郭松林。十二月,在德安杨家河歼灭淮军大将张树珊军,斩张树珊。丁荣十七年正月,文光复在安陆府尹癃河大败淮军名将刘铭传。二月,再在蕲水六神港歼灭湘军大将彭毓橘军,杀彭毓橘。这时候,文光在几个月里面,连覆敌军,杀敌将,披霜踏雪,战无不胜,士气大振,都企望恢复太平天国就在目前。于是文光以剽疾无前的威势折而东走,五月,从山东戴庙突破运河防线,入登州、莱州。

① 据《赖文光自述》。

时清廷以李鸿章代曾国藩做钦差大臣。李鸿章在前一年的二月,就向曾国藩函论部将刘铭传“向于地势兵略尤明”,其所陈:“遍阅各处形势,惟有挤过运河,放入登、莱,可以灭贼”的计策为“有见”①。至是,文光既破运防,入登、莱,正中其计。于是李鸿章立移运河东所筑长墙到运河西边去做外圈。并防胶莱河做内圈,大征各省兵助淮军防守。初,文光东走计划,是因为中原久经兵燹,军赀难筹,而登、莱富庶,打算去征集军赀,而且想在那里过炎暑,到秋凉才西返中原四战的地区,不意敌人圈围得这样迅速,到了被围,始回军攻胶莱河防。七月,从潍河把它突破。进攻运防,而敌人死命扼守,文光苦战不能破。军中以此事相戒。②但是,为时已经迟了。

这时候,文光军被圈在运河以东江苏、山东两省的海隅上,战场被紧缩在一隅,无法运用游击性的运动战,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遂为强敌所败。这年十月,鲁王任化邦在江苏赣榆战死。文光复走山东。十一月初九日(夏历十一月甘九日),在寿光县弥河被敌人四面包围,全军覆败。文光收拾馀军千多人,从昌乐、诸城、日照向江苏赣榆日夜奔驰,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初六日),走到离宿迁几十里,打算抢渡运河,敌军赶到截击,不果。折回沭阳,十七日(夏历十二月初七日)夜二更,突破城南六塘河清军防线,从清河、淮安向宝应、高邮、邵伯急走。清军得到文光强渡六塘河消息,立刻分路日夜兜追。廿一日夜(夏历十二月十一日夜),文光走到扬州东北湾头、瓦窑铺③,曳布做桥,人马从布桥过渡,敌水师开炮轰击布桥,敌陆军又从后追到,军覆,文光被执④。他索纸疾书生平,洋洋千言,说到太平天国兴亡事,慷慨激昂,最后夷然说道:“古之君子,国败家亡,君辱臣死,大义昭然。予惟一死以报邦家,以全臣节焉。”⑤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十六日),在扬州从容就义⑥。.

① 据李鸿章清同治五年二月十一日《上曾国藩书》,见黄书霖藏《合肥李文忠公墨宝》。
② 据《平度县续志》卷六《兵匪之祸》。
③据李鸿章清同治六年十二月 十四日《败贼抢渡六塘河折》(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二)及《生擒赖逆东捻肃清折》.
④ 关于遵王赖文光军覆被执事,李鸿章《生擒赖逆东捻肃清折》说是派防扬州的统带华字营淮勇即选道吴毓兰带队追到瓦窑铺,双方激战,雨夜昏黑,吴毓兰在火光中望见赖文光骑马手执黄旗指挥,连放数枪,击毙坐骑,当将赖文光生擒。王阊运《湘军志·平
捻篇》第十四却记为文光自投吴毓兰营,并不是俘获,说:“东捻首领赖文光率残党渡六塘,循淮安、宝应、高邮南走,诸军至者如风雨。文光知死,下檄扬州防将吴毓兰,历诋官军将,而以毓兰为愈,使得己以为功,乘夜投毓兰营。军中传诵其伪檄,盲至深
痛。群帅严禁,秘其事,使毓兰谬上捷,言雨中阵俘之云。”考扬州人臧觳《劫馀小记》记其事说:“六年十二月,忽闻捻警。先是抢败欲南窜,由六塘河潜进,淮以下无知者,高邮近河堤,以城闭不得入,因至邵埭……日将晡,过万福桥图西遁。华字营吴君率勇
截其后,捻之前队已及湾头,曳布为桥,蚁而渡,适水师寥君以炮击,乃溃散。赖文光因不能行。席地吸鸦片,被掳妇女唤兵往,华字营掩袭之,执而归,因闭营门,恐地方与分功焉。是晚徹雨,余在东关城上,扬营米海秋,吕玉堂诸子集精锐二百人思一战。
见廖君孥舟回,得捷耗,遂启钥出北门,将搜获馀党,以余短视不习骑,夜昏未便偕往,遂止焉。”臧轂这段记载说的“勇”,是清朝咸丰后临时招募的军队,曾国藩、李鸿章的军队都是勇营。这个李鸿章部下吴毓兰带的华字营就是勇营。臧毂说的“兵”,是作为清代国家经制军队的绿营兵。吴毓兰华字营是李鸿章派来防守扬州的,是外地人,绿营兵则是扬州本地人。“兵”与“勇”是两个不同的军制,当时人称谓是分别得极清楚的。臧毂说赖文光是被反革命妇女叫绿营兵来捉的,吴毓兰华字营半路掩袭,抢夺回来,关闭营门,以防本地绿营兵集合大队前来要分功。臧毂不但是个亲见亲闻的人,他还参加绿营的扬州营抗拒赖文光的军事行动,所以他的记载是至可据信的。据臧毂记载,李鸿章奏报说旲毓兰在战斗中击毙赖文光坐骑当即生擒,是虚捏的。但赖文光却不是自投吴毓兰营,而是军覆被俘的,臧穀的记载字字句句都说明了这一件事实。案王阊运《湘军志》一书,郭嵩焘等以为诬书,迫他交出书板烧毁,是以势凌人的,但从郭振墉辑《湘军志平议》所举各条看来,固有不少是郭嵩焘、郭鼍焘站在宜扬湘军立场上的偏私之见,而其中也确有“多舛于事实”的地方。时人陈宝箴即以出自爱憎为疑(据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卷三光绪十二年记事)。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五《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评为“壬秋文人,缺乏史德,往往以爱憎颠倒事实”,壬秋,王阊运字,是平允的。读王阍运《湘绮楼日记》知他对李鸿章不满,他在《平捻篇》这一-段记事,正是为着中伤李鸿章而发的。事关对太平天国革命英雄大节的诬罔,故特考其谬妄于此。
⑤ 见 《赖文光自述》.
⑥ 据李鸿章清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搜捕余匪赖逆正法折》,见《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二。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