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时间经十九年,势力遍及全国内部十八省,其规模的宏伟,影响的深远,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无可比拟的……太平天国革命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推动了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千百万的太平天国英雄们的鲜血是没有空流的,他们的丰功伟绩,是永垂不朽的!——罗尔纲

通往胜利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它包括了几代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和牺牲,其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太平天国运动正是这一系列变革的光辉起点,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天国必将复生,并不是简单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层次和高度上的新生,天国将士们的业绩和风范汇入中国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洪流,教育和鼓舞着后来变革者的英勇斗争——崔之清

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1月1日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福源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洪秀全第二次到广州参加府试,未第。在广州期间,得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

 

洪秀全第三次到广州应试,又落第。他因精神受刺激病倒在广州,回家后,卧病四十余日,病中得“异梦”。

 

洪秀全开始阅读《劝世良言》,读后深信上帝是唯一真神,遂与冯云山等自行洗礼,皈依上帝,不拜别神。

 

5月21日
洪、冯等人抵达广西贵县赐谷村秀全表兄王盛均家。在此宣传拜上帝,得会众百余人。
9月5日
冯云山离开赐谷村到桂平传教。
11月18日
洪秀全返回花县。到家后,他一面教私塾,一面继续传教。

 

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文章,宣传拜上帝。

 

7月
各地拜上帝会首领会于金田,洪秀全发布团营令。
12月中旬
各地拜上帝会众纷至金田团营。副将李殿元带兵至思旺驻扎,切断鹏化、花洲与金田的联系。
12月27日
杨秀清自金田派义军大败清军于思旺,斩秦川巡检张镛等,史称“迎主之战”。
12月28日
太平军迎洪秀全回军金田。

 

1月11日
洪秀全等于金田宣布起义,定号太平天国。
2月18日
向荣带兵分东西两路攻大湟江口,太平军设伏于牛排岭败东路清军,阵毙守备王崇山等。同时,太平军在南渌水上屈甲洲再败西路清军。
3月10日
深夜太平军自大湟江口撤退,过新墟入紫荆山。
3月23日
洪秀全在东乡称天王,太平天国历史上称这一天为“登极节”。
5月15日
夜,太平军撤离东乡北上。
5月16日
太平军抵达象州。
7月2日
太平军自象州回师,仍经东乡回师紫荆山、金田、新墟一带,设大营于茶地。
8月15日
天王于茶地下令准备移营。
9月15日
萧朝贵、冯云山设伏大败向荣于平南县官村庙。
9月19日
太平军分水旱两路经藤县向永安转移,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加入太平军。
9月25日
太平军克永安城,这是金田起义以来所克的第一座城市。
10月14日
清军攻水窦、莫家村,为太平军击退。自此开始了近六个月的永安州保卫战。
12月17日
天王颁诏封五王。

 

2月3日
太平天国颁行天历。
4月5日
夜,太平军经由古苏冲突围。罗大纲败古苏冲清军寿春镇王梦麟的防军,尽得其火药。
4月18日
太平军抵桂林,猛攻南门、西门和文昌门。
5月19日
太平军围攻桂林城逾月不下,于夜间撤围北上。
6月3日
太平军克全州。
6月5日
太平军自全州出发,至蓑衣渡遇江忠源伏兵,失利。南王冯云山受炮伤,英勇殉国。太平军东走湖南。
6月12日
太平军克道州,立大营,吸收天地会众,扩军整军。
8月10日
太平军乘夜弃道州东进。
8月17日
太平军占郴州。其时湘南天地会纷起响应投营,太平军扩军至五万人,又建土营,专司攻城穴地重任。
8月26日
西王萧朝贵率林风祥、李开芳率精兵两千北趋,下安仁、攸县、醴陵。
9月11日
西王抵长沙城外。
9月12日
太平军攻城,西王不幸中炮重伤,旋牺牲。
10月13日
天王率大队抵长沙,猛烈攻城。
11月30日
夜,太平军撤长沙围,经宁乡北上。
12月7日
太平军出临资口,得船数千。船户纷纷参加太平军。
12月13日
太平军占岳州府城,大约此时成立水营。
12月17日
弃岳州,分水旱两路进军武汉。
12月23日
水路克汉阳,陆路围武昌府。
12月29日
太平军克汉口。

 

1月12日
太平军自文昌门攻克武昌城,斩清提督双福、总兵常禄、王锦绣等,巡抚常大淳自杀。
2月9日
太平军弃武汉东下,水陆并进。
2月18日
翼王军进克九江。
3月12日
太平军围攻南京。
3月19日
太平军轰破仪凤门,攻入南京城,杀两江总督陆建瀛等。
3月20日
太平军攻破满城。
3月29日
天王洪秀全入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月27日
向荣军追至江宁板桥镇,旋由秣陵关绕往南京城东,扎营紫金山,分兵至孝陵卫,建立江南大营。
4月16日
钦差大臣琦善、提督陈金绶、内阁学士胜保率军至扬州,建江北大营。
5月8日
天官副丞相林风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兵自扬州返天京,奉命挥师北伐。
5月16日
北伐军克安徽滁州,兼程北上。
6月初旬
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千余,溯长江而上,西征开始。
6月10日
西征军克安庆府,旋占彭泽、湖口、南康。北伐军攻下毫州,由此进入河南省境。
6月18日
胜保带兵自扬州赴豫追击北伐军。北伐军进抵开封府,次日围攻不利、退驻朱仙镇,向天京发回禀。继续西进。
6月24日
北伐军克河南荣阳。赖汉英领部分西征军围攻南昌。
6月26日
北伐军至巩县,得洛河中的运煤船。
6月27日
北伐军在泥水县洛河口渡黄河。
7月4日
北伐军大部渡河,尚余后卫部队二千余人未渡。
7月5日
未渡部队返回巩县,由北南归。
8月2日
国宗韦俊、石祥祯、石镇仑等统兵近万,乘船千余号西援,半数抵南昌。
8月9日
黎明,南归军过罗田,由此出湖北,仅剩二百余人。
8月14日
南归军入太湖,旋并入西征军。
8月28日
西征军在南昌城外大败湘军、楚勇及音德布军,斩五百余人。并分军占领乐平县。
9月5日
江苏省青浦县周立春起义。
9月7日
上海小刀会在刘丽川率领下起义,占领上海县城。北伐军占领山西绛县。
9月24日
西征军围南昌城三月,曾三次穴地轰城而不克,本日撤围,循来路退回。曾天养返回安庆。翼王率五、六千人由天京至安庆。
9月26日
北伐军占黎城,再进河南,经涉县、武安。
9月28日
夜东渡观音岭,突入直隶。
9月29日
西征军再占九江府,林启荣守之,并主持全省军务。北伐军攻占临洺关,大败纳尔经额。同日又占沙河。旋连克任县、隆平、柏乡、赵州、栾城。
10月2日
西征军水师进抵田家镇,抢占南岸半壁山。
10月15日
西征军大破湖北防军及江忠源楚勇,占领田家镇。
10月20日
西征军再克汉阳、汉口。
10月22日
北伐军从深州东进经武强县小范镇进占献县。
10月28日
北伐军过青县、静海、独流,前锋直指杨柳青。
10月30日
北伐军攻天津西郊稍直口,清军与团练夹击北伐军,攻势受阻,退屯杨柳青、静海、独流。
11月5日
西征军退出汉阳、汉口。
11月14日
胡以晃率军自安庆出发,占领桐城。
11月29日
胡以晃克舒城,吕贤基投水死。
12月12日
胡以晃军抵庐州城外,开始围攻。
12月26日
留守扬州的曾立昌与来援的赖汉英带领扬州军民撒出,返回天京。

 

1月14日
春官丞相胡以晃、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克庐州府,新任巡抚江忠源投水死。是日为天王诞辰,天京开科取士。
1月
清廷派江南提督和春兼统舒兴阿部及庐州城外清军,以福济为安微巡抚会办军务,进攻庐州。自此开始了庐州保卫战。
1月28日
北伐军先头部队开始南撤。
2月6日
北伐军全部从静海、独流撒出。
2月4日
曾立昌率北伐援军自安庆出发。
2月16日
西征军三克汉阳、汉口。随后,分军一支南进湖南,一支西攻荆裹。
3月7日
北伐军乘大雾从叔城南退献县。西征军攻占靖港。
3月9日
北伐军再退阜城,僧格林沁、胜保追兵尾至并分屯外围。
3月11日
西征军占宁乡县,当夜即退出。
3月17日
北伐援军克丰县,北入山东。
3月19日
西征军退出湘阴。
3月21日
西征军退出岳州。第一次征湘失败。
3月30日
曾国藩率水师至岳州。安徽太平军占宿松县。
4月7日
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率军再克岳州。
4月12日
夜,北伐援军攻占临清州城。
4月22日
北伐援军从临清南撤,伤亡严重。林绍璋率征湘军击败湘军三个营,占领宁乡,直趋湘潭。
4月24日
征湘军占领湘潭。
4月28日
征湘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西征军占潜江县。
5月1日
征湘军与湘军再战不利,即日撤出湘潭。
5月4日
征湘军回岳州。
5月5日
夜间,北伐军从阜城突围,占据东西连镇。北伐援军溃败,主帅曾立昌等跳入黄河殉难。所剩一小部分回到六安。西征军退出德安、云梦。
5月28日
李开芳率马队千余人自连镇突围南下。
5月29日
李开芳占山东高唐州。清军尾追之。
6月10日
广东三合会首领何六、袁玉山于东莞起义。
6月26日
韦俊率西征军再克武昌。
7月5日
广西天地会首领陈开起义,攻占佛山。
7月25日
岳州府为湘军攻陷。
8月5日
罗大纲进援庐州,与提督秦定三战于舒城。随后再战失利。
8月11日
曾天养与塔奇布战于城陵矶,曾天养阵亡。
9月7日
天京的太平军与清军战于七桥瓮,阵毙江宁将军苏布通阿。
10月12日
罗泽南等率军攻陷武昌要隘花园、虾蟆矶营垒.湘军水师攻达鲇鱼套口,西征军船只被焚颇多。
10月14日
武昌、汉阳均为清攻陷。石风魁率军东退蕲黄。
10月29日
副将张国樑攻陷天京雨花台两座营垒。
11月11日
湖北兴国州、大冶县为罗泽南、塔奇布攻陷。
11月23日
秦日纲与罗泽南战于半壁山,失利,退至田家镇。
11月24日
秦日纲反攻,激战于马鞍山,又败。国宗石镇仑、韦以德战死。
12月2日
田家镇横江铁链被清水师战船冲断,西征军战船四千余号被焚,五百余号被俘。检点陈玉成、曾凤传败湘军杨名声、唐训方两营于蕲水栅栏山。
12月3日
秦日纲、韦俊自焚田家镇营垒,撒向黄梅一带。陈玉成、曾凤传于蕲州三溢桥大败魁玉、杨昌泗,旋闻田家镇败挫。
12月4日
三更,陈玉成、曾凤传撤向广济一带。
12月8日
湘军水师前队进逼九江城下。
12月31日
罗大纲与罗泽南战于黄梅孔垄驿,失利。

 

1月1日
罗大纲弃小池口,分军撤入安徽,自领千余人赴江西湖口县。
1月2日
湘军水师进犯九江,太平军水师退至湖口。曾国藩进驻九江江面。
1月18日
翼王石达开自安庆赴湖口主持军务。
1月23日
罗泽南军分三路攻梅家洲不克,又出水师攻太平军湖口木算,木簰被焚。
1月29日
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轻快战船百余只突入湖口,深入内湖。翼王即令将湖口堵塞,使敌船不能出。又用小划数十只攻敌外江的长龙、快蟹笨重战船,焚毁敌船四十余只。战局得以扭转。
2月11日
西征军自九江小池口用小划猛攻敌船,曾国藩的座船被俘获。曾投水觅死被救,逃入罗泽南陆军营中。太平军大获全胜。
2月16日
秦日纲、韦俊、陈玉成等领军自黄梅攻广济,杨霈军不战自溃。
2月17日
西征军再克蕲州。上海县城为中外反动派合军攻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被害。
2月19日
林风祥退出西连镇。
2月23日
西征军第四次占汉口、汉阳。九江呈僵持局面。
3月7日
东连镇为清军攻陷,林风祥等被俘。
3月9日
韦俊军占通山,又连占崇阳、蒲圻、咸宁、大冶、武昌县,进逼武昌府。
3月15日
林凤祥等就义于北京。
3月17日
李开芳率部自高唐州突围。
3月18日
李开芳退至山东在平县冯官屯。
3月21日
太平军再占江西饶州府,分军至景德镇、乐平县。燕王秦日纲督军猛攻武昌府城。
4月3日
秦日纲、韦俊等率军三克武昌府。
4月15日
李开芳突围冯官屯,失利。
4月18日
姜应芳在贵州天柱县执营率众起义。
4月19日
僧格林沁引运河水灌冯官屯工程竣工。次日以水灌入。江西太平军占戈阳。
4月30日
张秀眉首义于贵州台拱掌梅里。
5月31日
李开芳诈降突围,失败被俘,北伐军至此全军覆没。陈玉成军占随州。
6月11日
李开芳被害于北京。
7月
贵州刘仪顺发动天文起义,为白号军。何得胜也参与天文起义,其部为黄号军。
8月
黄淮地区不同旗色的捻军首领云集毫州,举行雉河集大会。会上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号称大汉明王。自此,捻军有了统一的组织,走向新的阶段。
10月16日
罗泽南攻陷湖北通城县。
10月24日
罗泽南又陷崇阳县。
11月4日
石达开进援湖北.大败罗泽南部彭三元、李杏春等于崇阳壕头堡,阵毙彭、李二人,覆其全军。
11月10日
庐州城奸细与城外和春里应外合,深夜攻陷庐州。
11月11日
毛大仙、徐廷杰、梅济鼎等在贵州铜仁府举兵起义,是为红号军。
11月24日
石达开统军自通城入赣北,是日,大败江西守军,于义宁州马坳斩总兵刘开泰。
12月9日
石达开占新昌县,旋分兵占上高。周培春于夜间弃万载,挺进新昌,奔投翼王。
12月21日
石达开军占江西樟树镇。

 

1月8日
护天豫胡以晃自分宜进占袁州。张遂谋占吉水,进围吉安府。
1月11日
湘军周凤山攻下樟树镇。
1月23日
英海军攻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月24日
江西太平军占德安县,形成三面包围南昌之势。
2月1日
秦日纲率陈玉成、李秀成、涂镇兴、陈仕章、周胜坤等统大军援镇江。
3月1日
石达开军攻占吉安府。
3月15日
胡林翼、罗泽南攻武昌城,韦俊督军力却之。
3月18日
秦日纲援军与镇江守军内外夹击清军,攻破敌营十六座。
3月29日<
解镇江围。
3月24日
石达开分四路进攻樟树镇,大败周风山,进而占之。曾国藩被困在南昌。
3月26日
石达开奉命回援天京,遂率大队自樟树镇东归。
4月2日
秦日纲率万余大军乘夜幕于高资至金山一线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揭开了一破江北大营的序幕。
4月3日
太平军分两路袭击清营,西路数千人经激战突破运河西岸清军长土围,东路进击运河东岸长土围附近清营。
4月4日
江北大营一百六十余座营盘,在太平军东西夹击下尽破。托明阿退至蒋王庙。
5月10日
李文学率五千人誓师起义,李称彝家兵马大元帅。
5月11日
石达开军攻克芜湖,旋分兵三路,回援天京。
5月31日
秦日纲军围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军于镇江商资烟墩山。
6月3日
秦日纲军攻镇江九华山,清军三十余营皆溃。
6月13日
秦日纲率部经下蜀、东阳、石埠桥而返。次日抵燕子矶扎营待命。
6月17日
陈玉成、李秀成等自燕子矶移营尧化门,旋进至大、小水关、冯家边一带筑垒。
6月18日
石达开北路军进至仙鹤门一带,旋筑垒。次日太平军数千人攻扑清营盘。向荣急调张国樑自溧水回援。
6月20日
晨,各路太平军全线出击,猛攻江南大营。清军马队先败,接着孝陵卫大营被攻破,继而全线溃败。
6月21日
向荣、张国樑逃至丹阳。
7月
李秀成通过李昭寿致函张乐行,邀捻军加入太平军,张乐行回文表示同意。此为太平军与捻军建立联系的开始。河南裕州、泌阳、确山、遂平、西平、舞阳等县交界处的角子山地区人民,在首领萧况、陈太安、王三辦子的号召下,自动结捻,抗清起义。是为角子山起义。
7月6日
韦昌辉率黄文金、胡鼎文等击败毕金科军,进占饶州府。
7月21日
毕金科又占饶州。
7月14日
石达开奉命回援武汉,统大军于本日抵江西湖口。皖南太平军占泾县。秦日纲败于丹阳城外,转攻金坛。
8月3日
北王韦昌辉率军援瑞州,与曾国华战,失利。
8月11日
石达开分军十三路猛攻武昌东面要隘鲁家港,为李续宾部蒋益澧所阻。
8月20日
韦俊派军攻胡林翼、李续宾军,石达开猛攻鲁家港。
9月2日
天京事变。韦昌辉自江西率三千人入天京,围攻东王府,杀死杨秀清,继而乱杀天京文武,先后死者达两万余人。
10月7日
湘军水师杨载福、陆师李续宾攻破湖口,被围内湖三年之久的水师与外江水师复合。之后,曾国藩的水师逐渐控制了长江水面。
11月16日
石达开自安庆统大军由南陵、石埭两路东进,申讨韦昌辉,本日占泾县。
12月19日
韦俊弃武昌东退,湘军攻陷武昌、汉阳。

 

1月8日
李续宾扑攻九江,为贞天侯林启荣击退。
1月11日
陈玉成自宁国渡江援桐城,与李秀成会于枞阳镇。玉成东进,拊敌之背,断其粮道。本日占无为州,随即与迓天侯陈仕章军进克巢县。
2月3日
陈玉成军进抵桐城北乡。
2月24日
陈玉成与李秀成内外夹击,大破清军于桐城城外,城围立解。
3月31日
国宗杨辅清等自江西进占福建邵武府。
5月19日
陈玉成会合捻军,分五路向鄂东蕲水进军,败防军于鸡鸣河。
6月2日
翼王石达开率军离天京出走,本日由铜井渡江入院。
6月15日
玉成军攻毁黄梅十里铺敌军新营,袭击黄梅县城。
6月28日
杨辅清退出福建邵武府,向江西进军。
7月18日
陈玉成大破李续宾援军于蕲州望天畈附近。
8月13日
陈玉成与都兴阿、王国才、鲍超战于黄梅翟港,大胜。总兵王国才战死。
8月20日
多隆阿、鲍超进扑黄蜡山、甘家畈等处的陈玉成营垒。
8月21日
陈玉成失利,四十八座营垒被毁。
9月11日
陈玉成反攻蕲水月山胡林翼军,失利。玉成于此后陆续退出宿松、太湖等地。
10月6日
李秀成会合捻军再克安徽舒城。
11月30日
李秀成占安徽和州。
12月13日
石达开入江西后,于本日到樟树镇,进援吉安。
12月27日
李秀成接应吴如孝率全军退出镇江,镇江陷入清方之手,天京遭困。

 

1月8日
和春统江南大营进逼天京。
1月16日
陈玉成、韦俊攻占霍山。
1月21日
张国樑攻扑朝阳门外营垒,张玉良夺占北固山石垒,傅振邦攻秣陵关。和春立大营于沧波、高桥两门之间,开始挖长濠,以困天京。
1月27日
陈玉成与捻军龚得树、苏添福等弃霍山往攻固始县。
2月15日
江北大营德兴阿率兵万余,自扬州西进抵江浦,在小店、安定桥、徒冈一线连营,欲封锁长江,夹击天京。
3月9日
李秀成战张国樑于天京城外。
4月6日
陈玉成撤河南固始围。
4月24日
陈玉成、韦俊占湖北麻城。
5月8日
李秀成军再占安徽和州。李续宾轰塌九江,林启荣力战却之。
5月10日
陈玉成败鲍超于麻城黄土岗,鲍超受创。李秀成军占安微全椒。
5月11日
李秀成军占滁州。
5月19日
九江府被浙江布政使李续宾攻陷。守将林启荣、李兴隆等壮烈牺牲。
6月6日
李秀成自全椒到江浦大刘庄等处扎营,欲攻两浦,以通天京,旋被德兴阿马步军战败,退回全椒。
6月14日
陈玉成被李续宾攻击,于夜问撤离麻城,经河南商城境回皖。
8月上旬
李秀成、李世贤、陈玉成、黄文金等在枞阳开军事大会,商议解天京之围,此为太平天国史上有名的“枞阳大会”。
8月23日
前军主将陈玉成率军东进,再克庐州府。
9月3日
李昭寿献滁州、全椒降清。
9月17日
陈玉成与后军主将李秀成大败德兴阿江北大营鞠殿华部,占领西葛、东葛。
9月25日
陈、李联军大败德兴阿江北大营于滁州乌衣。
9月26日
太平军发起总攻,于浦口再败江北大营,尽覆其军。德兴阿逃窜。
10月13日
安徽桐城县被李续宾攻陷。
10月15日
安庆府外集贤关被副都统多隆阿、总兵鲍超攻陷,旋进逼安庆。曾国藩移营至建昌府(今南城县)。
10月24日
陈玉成攻占江苏六合县。李世贤攻占江苏溧水县。
11月7日
李续宾率军攻三河镇,大平军奋力阻击,毙敌千余,后退入城内坚守待援。陈玉成率军由六合抵金牛镇。
11月14日
李秀成率援军抵三河东南白石山。
11月15日
晨,陈玉成、李秀成与李续宾大战于三河镇,全歼湘军六千余人,李续宾败死,是为太平军“三河大捷”。
11月20日
石达开率军转战福建半年后,由汀州再入江西。英特使额尔金率舰六艘抵天京观音门外,太平军以炮击之。
12月11日
陈、李再次合军与都兴阿、多隆阿、鲍超等大战于太湖花凉亭等处,陈玉成军失利,退回太湖。
12月14日
李世贤猛攻安徽湾沚邓绍良部.击毙总兵戴文英,尽覆其军,随即包围邓绍良营盘。
12月15日
邓绍良自焚其营而死,世贤尽破其营盘。

 

3月1日
江浦守将答天豫薛之元献江浦降清。
3月2日
石达开率军在江西活动了四个月后,命赖裕新领前队进入湖南,于本日占领桂阳县。李世忠(即李昭寿)与薛之元攻陷浦口。
3月15日
李秀成与张国樑、李若珠、周天培接战,不胜,请陈玉成来援。
3月19日
陈玉成大破李孟群军于庐州官亭,活捉李孟群,杀之。
4月7日
陈玉成大破胜保军于合肥护城驿附近。
4月8日
陈玉成亲统大军经界牌下援两浦,以应李秀成之请。
4月22日
洪仁玕抵天京。
5月11日
天王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5月24日
赖裕新围攻湖南宝庆府不下,石达开分军退入广西。
6月26日
陈玉成会同韦俊再败胜保,攻下盱眙县。不久天王封陈玉成为英王。
9月19日
陈玉成军再占盱眙县。曾国藩至武昌。
10月15日
陈玉成统大军攻破六合红山窑敌营,断围六合李若珠大营之后路,绝其饷道。石达开军占广西庆远府。
10月20日
韦俊遣人至扬州杨载福水营乞降。
11月1日
李若珠溃退扬州。
11月15日
陈玉成、李秀成合攻浦口提督周天培军。
11月21日
太平军击杀周天培,尽歼其军,再克浦口。
12月16日
曾国藩统军在安徽宿松县驻扎。

 

1月14日
英王陈玉成会合龚得树败副都统多隆阿、总兵鲍超等军于潜山地灵港附近,阵毙副都统衔西林布。
1月16日
玉成率军围攻小池驿鲍超军。
1月31日
张国樑攻毁浦口沿堤垒卡二十余座。
2月1日
张国樑攻陷九狀洲。
2月10日
李秀成行围魏救赵之计,先自浦口到芜湖,又于本日自芜湖到南陵。
2月17日
夜,太湖守将刘玱琳弃城撒走。陈玉成败于小池驿。
2月19日
潜山被多隆阿强攻,太平军不敌,撒走。
2月 27 日
李秀成由绩溪进入浙江。
3月19日
忠王李秀成攻占杭州府。
3月24日
清江南大营分兵,派张玉良率兵援杭。李秀成即率师退出杭州,奔回皖南,准备进攻江南大营。
4月8日
李秀成与李世贤合军占领安徽建平县。于此召开军事会议,回救天京。
4月23日
李世贤占句容县。杨辅清占秣陵关。曾国藩军逼近安庆。
4月29日
杨辅清等进抵雨花台。
5月2日
太平军第二次破江南大营的会战开始。
5月6日
英王、忠王、侍王及中军主将杨辅清等大败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5月11日
天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东征江浙,后回攻湖北。
5月15日
忠王统大军东进苏常。
5月19日
忠王克丹阳县,张国樑被创死。
5月26日
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于浒墅关自杀。忠王克江苏常州府。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等在上海发出通告,借口维护商业,叫嚷“保卫上海”。
6月2日
忠王克取苏州。定南主将黄文金攻克江苏省江阴县。辅王杨辅清攻占宜兴。美国流氓华尔在上海组成洋枪队。
6月20日
湘军水师游击李成谋、叛将韦俊攻下枞阳镇,安庆被围。
7月10日
曾国藩率鲍超、朱品隆等万余人抵祁门,以策应曾国荃围安庆之师。
7月30日
华尔率洋枪队进攻青浦,被太平军击败。
8月8日
道员曾国荃军围攻安庆。忠王于青浦再败华尔洋枪队。
8月18日
忠王率军三千人抵徐家汇,照会外国领事,申明保护外侨,要求各国严守中立。但英、法侵略军助清军守城。
8月23日
忠王陆续退出徐家汇,进援嘉兴。
8月20日
英王率军撒出浙江,占安徽广德州。
8月30日
陈玉成弃广德,全部北上援安庆。
9月26日
英王军联络捻军击败袁甲三。解定远之围,回师教援安庆。
10月2日
侍王李世贤攻占绩溪丛山关,开始了皖南战役。
10月9日
李世贤占徽州府。
10月20日
陈玉成撤寿州围南下,与捻军会合,进援安庆。
10月24日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
10月25日
中法北京条约签订。
11月26日
英王为解安庆之围,与龚得树、孙葵心等于挂车河、望鹤墩、香铺街、棠梨山诸处列营四十余座。本日与多隆阿军战于挂车河,不利。
12月1日
忠王军于本日进入羊栈岭,占黟县。曾国藩祁门大营被困。
12月2日
忠王退去,失去重创劲敌之良机。
12月10日
英王与多隆阿、李续宜战于挂车河、望鹤墩、香铺街等处,大败,四十余营垒尽被毁。英王退走庐江。一救安庆失败。
12月26日
捻军大败僧格林沁于山东巨野羊山集。侍王克江湾。
12月30日
忠王军至安徽婺源县,由此进入江西。

 

1月2日
英王率万余人进攻枞阳镇,再图救援安庆,但终不能克。
1月8日
忠王军围攻江西玉山县,由此进入浙江。
2月11日
何伯奉额尔金之命,由吴淞至天京,想通过外交途径从太平天国手中得到利益。
2月20日
忠王军攻江西广信府,次日即撤。
3月1日
何伯命雅龄舰长向太平天国发出照会,提出包括在长江自由航行的八项要求。
3月9日
侍王军占景德镇,合围曾国藩的祁门大营。
3月14日
英王率军三万余自桐城西进湖北,进图武汉,以解安庆之围。本日英王军占英山县,由此进入湖北。
3月18日
英王军占黄州府。武昌城内一片惊慌。
3月22日
英国参赞巴夏礼到黄州见英王,以欺诈、威胁手段阻止英王进攻武汉。忠王军前队进攻抚州。
3月27 日
李秀成撤围西去。
3月31日
官文、胡林翼调李续宜率部自桐城回援武汉。本日抵武昌。
4月2日
巴夏礼等向天王递交照会,要求直接和洪秀全会谈。蒙时雍代表太平天国同意在一年内不进攻上海、吴淞一百华里以内地区。
4月9日
侍王军击毙总兵陈大雷,进占景德镇。
4月14日
曾国藩命唐义训、张运兰进攻微州,为太平军击败,退走休宁。
4月21日
曾国藩再令唐义训攻徽州.又败。英王陈玉成在湖北等忠王军不至,乃留军守黄州、蕲州、德安、随州,自率主力东返援安庆,本日占广济、黄梅,次日进入安微。
4月27日
英王回到集贤关,率军逼攻围城的湘军,是为二援安庆。
5月2日
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章、前军主将吴如孝等统军援安庆。本日与多隆阿军战于桐城横山铺至练潭一带,失利,退走桐城。
5月6日
黄文金与林绍璋会捻军再战多隆阿于桐城新安渡,未破敌军,退回天林庄。
5月10日
曾国藩自祁门移驻安微东流,就近援围安庆之湘军。
5月11日
多隆阿自新安渡、挂车河进攻天林庄,黄文金败退。
5月15日
忠王军克瑞州,进兵湖北。
5月19日
英王率军由冷水铺东赴桐城,与干王、章王商议救援安庆的方针。刘玱琳、李四福等于赤岗岭扎四垒以接应桐城援师。
5月24日
干王、英王、章王及黄文金、陈时永会捻军分三路再战多隆阿于挂车河一带,是为三援安庆,但又败。
5月28日
侍王军占金华府,于此建侍王府。
6月8日
鲍超攻陷集贤关外赤岗岭上太平军所筑四垒中的三座。
6月9日
第一垒守将靖东主将刘玲琳弃垒东走,被俘杀。忠王军进入湖北,本日占领通城。
6月15日
忠王军连占兴国州、大冶县,本日占武昌县。
6月23日
李秀成退出兴国等地。
6月19日
胡林翼因李秀成逼近武昌府,自太湖起程回武昌。
6月27日
英王与辅王约会于无为州,共商解救安庆之围。
7月8日
吴定彩率残部退入安庆城内。
7月21日
忠王退出江西义宁州。
8月7日
英王、辅王第四次进援安庆,是日由太湖东进。忠王退出新昌县、奉新县。
8月22日
清咸丰皇帝奕宁病死。
8月25日
英王陈玉成、辅王杨辅清督军猛攻安庆敌营濠,破其外濠,曾国荃拚力拒守内濠。是为四援安庆,但仍失败。
9月5日
安庆城被曾国荃湘军攻破。英王由石牌镇撒退,前往庐州府。
9月11日
曾国藩自东流移驻安庆。多隆阿军攻陷宿松。安徽舒城县失守。
9月16日
忠王在江西铅山、河口与从翼王军分化归来的廿余万军会合。
9月25日
忠王率军由江西东下进入浙江,前队于本日占常山县。
10月13日
忠王军入严州府与侍王会师。后兵分两路略取浙江各地。
10月20日
忠王军占余杭县,进攻杭州。侍王军第四次占严州府,又克桐庐县。
10月21日
石达开率军北上湖南.仍图入川。
11月1日
主将陆顺德克复绍兴。
11月9日
范汝增、黄呈忠占嵊县。由此两人分南北两路向宁波进军。
12月7日
范汝增、黄呈忠围攻宁波。
12月9日
范汝增、黄呈忠攻克宁波府。侍王部占宁海县。
12月29日
忠王再克杭州。约在此时,英王令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率军赴西北招兵。

 

1月7日
忠王率大军自杭州北上,二图松沪。
1月12日
忠王先返苏州,攻沪之事由慕王谭绍光主持。
1月13日
上海中外会防局成立。太平军克菱湖。
2月15日
多隆阿进逼庐州。
2月20日
石达开军由湖北利川县进入四川 本日占石硅厅。
2月21日
何伯、卜罗德指挥英法联军悍然进攻上海浦东太平军。
2月22日
李鸿章于安庆按湘军规程编制淮军。
4月18日
第一批淮勇二千名,被英国轮船送到上海。
2月24日
华尔的洋枪队攻陷上海浦东高桥镇。旋即返沪。
5月1日
华尔的洋枪队与李恒嵩攻陷嘉定。
5月10日
宁波受英法军炮击,守军顽强抵抗后,弃城西走。
5月12日
英、法军会同华尔的常胜军及李恒嵩部攻陷青浦。
5月13日
英王陈玉成因受多隆阿围攻,于夜间弃庐州,北上寿州。
5月15日
英王陈玉成偕导王陈仕荣等至寿州,被苗沛霖的侄子苗景开诱擒。
5月17日
忠王大败知府李庆琛于太仓州板桥,尽覆其军。英、法军及华尔常胜军攻陷奉贤县南桥镇,太平军阵毙法提督卜罗德。
5月28日
太平军再克嘉定,占泗泾,是为第三次图沪。
5月29日
曾国荃部攻占天京附近的大胜关、三汊河。
5月30日
彭玉麟水师八营占头关、江心及蒲包洲,进逼天京护城河口。自此天京处于湘军武力威胁之下。同日慕王谭绍光占湖州府城。至此太平军在浙江共占九府七十州县。
6月4日
英王在河南延津县西教场英勇就义。
6月9日
慕王谭绍光再占青浦县,活捉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华尔败回松江。
6月17日
忠王率慕王谭绍光、纳王郜永宽等军,兵分十二路,大举进攻上海。
6月19日
忠王奉天王令回援天京,从上海撤军。三攻上海又未成功。
9月14日
忠王李秀成统大军从苏州出发回援天京。扶王陈得才在柳林沟、荆子关与多隆阿战,失利。
9月21日
华尔攻陷慈溪。太平军重伤华尔。
9月22日
华尔死于宁波。
10月1日
石达开分两路进入贵州。
10月13日
忠王李秀成会天京守军猛攻雨花台曾国荃军,开始了天京解围战。
11月26日
李秀成攻曾国荃军,战事激烈,历时月余,但因缺少衣粮,不得不于本日撒围停战。

 

1月17日
常熟守将骆国忠献城降清。
2月19日
绍兴守军击败达耳第福与清军联合进攻,达耳第福与英军参将定龄皆重伤,旋毙命。
3月14日
夜,宁王周文佳率军退出绍兴。
3月19日
捻军根据地雉河集失守。
3月23日
捻军首领张乐行父子因叛徒出卖被俘,不久死难。
3月24日
石达开部主力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
3月25日
戈登正式接统常胜军。
5月11日
忠王军围攻六安州。
5月19日
李秀成奉天王诏撤围退军。
5月14日
石达开统军进至大渡河边紫打地。
5月21 日
石达开抢渡未成,形势险恶。
5月31日
清军攻破昆山。
6月11日
石达开诈降清军杨应刚部,当晚太平军驻扎洗马姑。
6月13日
唐友耕违约袭击石达开军,劫走石达开等五人。
6月25 日
石达开被杀于成都。
6月28日
天京下关、草鞋峡为清军攻陷。忠王离开天京前往苏州。
6月30日
天京要隘九洑洲失守。
7月29日
清军攻陷吴江,太平军的苏杭陆路交通被清切断。
8月22日
忠王统大军与提督萧浮泗战于印子山、七桥瓮。梯王练业坤阵亡。
9月12日
提督萧庆衍军攻陷天京东南要隘上方桥营垒。切断天京水陆粮运。
10月24日
苏州东南五龙桥被程学启、戈登、李朝斌攻陷。
10月31日
天京南要隘博望镇陷。
11月3日
天京东南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诸石垒为萧庆衍、彭毓橘攻陷。方山、土山守军弃垒走。
11月6日
天京南秣陵关失守。
11月10日
忠王、侍王等军与李鹤章、刘铭传、郭松林等战于无锡。
11月19日
程学启、戈登攻陷浒墅关。
11月30日
夜,忠王率万余人出苏州胥门回救天京。
12月4日
因叛徒郜永宽、汪安钧投降,苏州失陷。
12月6日
郜、汪等八人被李鸿章、程学启杀死。这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

 

2月4日
忠王以天京缺粮,令侍王率部分军队到江西就食。本日侍王军至宁国县。
2月10日
扶王陈得才自陕西南部分三路东下救援天京。
2月28日
天京钟山上天堡城被总兵朱洪章、武明良攻破。
3月11日
忠二殿下李容发在江阴东南乡华士大败常胜军,歼敌八百余名。
3月25日
嘉兴被清记名提督程学启、署江南提督李朝斌等攻陷。太平军枪伤程学启左脑,旋死于苏州。
3月31日
杭州、余杭守军退出。华墅守军再败戈登常胜军。
4月11日
戈登反攻,占华墅。扶王陈得才在河南邓州李官桥与捻军会合。
5月11日
护王陈坤书作战英勇,壮烈牺牲,常州城失守。
6月3日
天王洪秀全病逝。
6月6日
幼主洪天贵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3日
地堡城被湘军攻占。
7月19日
天京陷落。
7月22日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
7月24日
干王护幼天王至广德。
7月29日
堵王黄文金自广德迎幼天王入湖州。
8月4日
黄文金等又返回广德。
8月7日
李秀成被曾国藩杀害。
8月13日
干王洪仁玕到湖州,受到太平军盛大欢迎、陈炳文降于鲍超。
9月17日
侍王由南安入粵.开始了转战闽粤的新历程。
10月4日
干王、佑王李远继保护幼天王与黄文英会合于江西新城。
10月9日
干王于夜间在广昌、石城交界的古岭被席宝田追及.与幼天王失散。洪仁玕、黄文英被俘牺牲。来王陆顺德等自粤东大埔进占福建永定、龙岩。
10月15日
汪海洋部经瑞金入闽,本日攻克汀州。
10月25日
幼天王在江西石城县荒谷被席宝田部俘获。
11月5日
扶王部将马融和以七万余人投降僧格林沁。陈得才服毒自尽。
11月18日
洪天贵福遇难于南昌。
12月上旬
遵王赖文光率西北太平军会合鲁王任化邦、柔王张宗禹等捻军进入河南整编,以马队为主,用流动战术。

 

1月19日
捻军至鲁山,又败僧格林沁军,阵毙恒龄、舒伦保。
4月5日
赖文光率捻军在山东宁阳击败山东按察使丁宝桢部,杀守备张俊之。
5月15日
李世贤军退出漳州。
5月18日
遵王赖文光与邱远才、范汝增、张宗禹、任化邦等大败僧格林沁于山东菏泽西北高楼寨,全歼其马队,阵毙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共歼敌七千余。
5月26日
侍王李世贤军在永定塔下河边败于康国器,降者万余人。侍王于夜间渡河逃走,其军散亡殆尽。
8月19日
侍王只身到镇平汪海洋处。
8月23日
侍王为汪海洋杀害。
12月28日
汪海洋占广东嘉应州。

 

1月18日
汪海洋与刘典、高连升战于嘉应州,失利。汪头部中枪身亡。众推偕王谭体元为领导人。
2月7日
谭体元弃嘉应州。
2月9日
谭体元在黄沙嶂左路北溪与王得榜军遭遇,战不利,出降者四万余人。谭体元于撤退时坠崖被俘遇难。太平军在南方的活动结束。
9月24日
赖文光与张宗禹突破曾国藩汴南卫河堤墙的防线,进入山东水套区。
10月21日
捻军在河南中牟分成两支:一支由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率领,在中原地区斗争,是为东捻军;另一支由梁王张宗禹率领,进陕甘以联回民义军,为特角之势,是为西捻军。

 

1月11日
赖文光军在钟祥罗家集歼灭湘军四座营垒,活捉郭松林。
1月23日
西捻军在西安灞桥十里坡,将刘蓉军全歼。
2月19日
东捻军在京山尹隆河附近包围刘铭传全军,使其陷入绝地。鲍超军突猛攻捻军之背,捻军由胜转败,损失巨大。此即著名的尹隆河战役。
3月20日
西捻军进入陕西回民军活动区。
3月23日
东捻军在湖北蕲水六神港重创清军。是役为东捻军在湖北的最后一战。旋放弃入川陕计划。
6月
东捻军进入河南。
6月13日
东捻军又返回山东,冲破清军的运河防线。
6月30日
东捻军进逼烟台。
8月19日
东捻军从莱州海神庙北海滩的清军防地冲出,渡过胶莱河。
11月19日
东捻军在江苏赣榆与刘铭传军大战,失利。于是向西捻军求援。
12月5日
西捻军由绥德南下救援东捻军。
12月17日
张宗禹率西捻军大部进入山西垣曲,随后进入直隶、转向北京,以吸引清军、援救东捻军。
12月24日
东捻军在山东寿光海滨洋河、弥河之间与清军决战,损失惨重。遵王赖文光率残部南下入江苏。

 

1月5日
遵王在扬州湾头瓦密铺为吴航兰击溃,赖文光被俘。
1月10日
赖文光于扬州英勇就义。东捻军失败。
3月16日
西捻军领袖幼沃王张禹爵、淮王邱远才在直隶饶阳作战牺牲。
3月27日
西捻军过漳河重回豫北。不久全军撒到渤海之滨休整。
7月26日
西捻军在沙河与清军大战,失利。
7月31日
西捻军在济阳玉林镇与清军再战,又败。西捻军主力损失严重,张宗禹也受伤。
8月16日
西捻军在在平南镇陷入清军合围,全军覆没。

本表系改编自《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郭毅生)所录附表

 

天国人物

洪秀全
杨秀清
石达开
秦日纲
陈玉成
李秀成
李世贤
谭绍光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天国书影

罗尔纲全集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太平天国通史
太平天国博物志
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
太平天国经济制度
太平天国地理志
太平天国全史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太平天国(央视)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